2019-03-08|已浏览:1345次
封东来长期从事复杂量子材料的实验研究,结合外延生长与电子结构测量,在非常规超导、强关联体系、量子序等方向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对铁基与界面高温超导的系统研究引领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在莫特绝缘体、电荷密度波等经典体系中,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发现,近年共发表SCI论文70篇。“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研究”2013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因“阐明量子材料的电子结构的开创性贡献”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同时,他也是第一届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耿道颖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新技术应用与诊断,“脑重大疾病的CT、MRI诊断体系建立及创新性临床应用”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影像学新技术的脑血管病早期诊疗、预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创新性临床应用”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CT/MRI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定位为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计划之一。该奖设立于1989年,每两年评选一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表彰奖励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本市5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宗旨,20多年来已形成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高端科技人才的发现、扶持和举荐机制。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经过专业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产生20名正式候选人。通过媒体公示、走访、终评答辩等程序,最终10人荣获“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10人获提名奖。
据悉,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鼓励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以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申报。